在农业生产中,农民为了保护植物水分流失,采用塑料薄膜进行铺垫,而随着农业发展的脚步迅猛,大大增加了对塑料薄膜的需求,不过虽说塑料薄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,但同时,农膜带来的污染问题也非常严峻,可谓是喜忧并存。
常用的农用高聚物主要有聚氯乙烯和聚乙烯、聚丙烯、不饱和聚酯树等。近年来,塑料薄膜呈现出两大显著作用:保温与保湿,使其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。比如,塑料薄膜可以制作大棚或温室,进行水稻、棉花及瓜、果、蔬菜的育苗和栽培。
用塑料薄膜进行水稻育秧可以节约种子,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。由于塑料棚内的气温、水分适合水稻发芽及秧苗生长,可防止寒潮和低温,避免鸟雀啄食子,以避免烂秧死苗现象,达到粮食增产。塑料薄膜还可以进行棉花育苗,延长棉花生长期,提高抗灾能力,节约棉种,使锦花增产。用塑料薄膜进行瓜、果、蔬菜的育苗栽培,不仅产量可以成倍地增长而且可以提早上市、改善质量和延长供应期。
蔬菜的生长往往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,在我国北方,年平均气温较低,严寒季节一般很难吃到新鲜蔬菜,塑料温室大棚可使北方在寒冷的季节生长出鲜嫩的蔬菜,延长新鲜蔬菜的供应期,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。
此外,塑料薄膜还可以防止虫蛙、发芽、变质等。冬天,用来覆盖堆放在露天的农副产品等,可以御寒。塑料薄膜还可以贮存水果和蔬菜,大大延长水果和蔬菜的保鲜期,降低由于腐烂而引起的经济损失。可见塑料薄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可观的经济价值。
更严重的是,残膜长期留存土壤中将直接造成耕地减产甚至绝收。相关农牧部门试验数据显示,短期来看,播在有残膜的土地上的种子烂种率、烂芽率等均较无残膜土地高5%左右,这些残膜分解时产生的毒性会致作物生长缓慢或黄化死亡,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。长期来看,残膜在自然环境中往往需要上百年才能完全分解,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的有毒物质,不仅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、降低土壤肥力,还直接破坏土壤的理化结构。
事实上,残膜已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,为遏制白色污染,专家和基层人士认为,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残膜回收利用网络,同步加强科研支持,推进治理进程。